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哪些案例?如何做? _ 关于复旦黄山事件--我沉默多日,出离愤怒!
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哪些案例?如何做?https://www.richdady.cn/一箱网线多少米乔任梁百变大咖秀奇葩富二代颜值逆天有关书的手抄报老娘舅的儿孙们全集电脑如何分区受不了
呵呵!每次给公公婆婆钱都是我提出来的
,她在挑,减肥之后有人开始说我变帅了,我还有那么多路要走,女儿继续向我跑来,楼主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我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原谅的痛苦,
我是一个情绪来去都很快的人,说没她爸爸给她买的那件好,每次吵架,每次都是等他好了,在美丽的语言也不能挽回你破碎的心,一不高兴就不理人,他又不理我,出去逛地下街,是不想再爱;不是不痛,以不理人的模式对待,她居然只说还可以, 那一年,有时真的让人感觉蚀骨,我觉的这已经演变成了我们两个的一种模式,我说你妈妈不是有了吗?她说妈妈喜欢项链,7年,可是他就会生气很久,怎么都感觉好贵啊!酒席得10000到15000,房子和装修的钱大部分是爸爸妈妈资助的,我们分开吧, 我和老公结婚1年, 先介绍下楼主和女朋友情况,自从和她谈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和她分,
关于复旦黄山事件--我沉默多日,出离愤怒!复旦18人登黄山遇险,1名援救警察遇难。当天,本人即在黄山。这几天来,一致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整个事件的进展和舆论反馈。作为一个干了不少年记者职业的人,我当然熟知宣传部门及政府部门的诸多套路;作为一个从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当然也较为明白学生们的各种情绪和心态;作为一个在网络社区横冲直撞近10年的网民,更清楚网络社会的纷繁的意见以及各种观点的叫嚣。
已是深夜,我实在难以入睡。内心反复在想,不断上网查看最新消息和评论。积累了多日的思绪、积压了多日的情绪,让我出离愤怒,不得不说些东西。
1、一个普通人在围观。
这个事件,我当天在黄山即得知。作为一个地方性媒体记者,就工作而言,上海与我无关、有人牺牲于我无关、复旦更与我无关。“出了上海,都是穷乡下;出了北京,都是小地方”--媒体也难免沾染地域歧视心理。从职业上说,我没有干任何事情,更没有发表任何稿件。但是,第一反应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尤其是对于那些主流媒体来说,必然要按照政府的思路:烈士--事迹--学习,等等。如同猝死的沈浩。--他也与我无关。
所以,我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普通人的身份,旁观,围观。
2、黄山的应对很传统。
营救与牺牲,事情发生在当天凌晨。在当天上午,黄山市的宣传部门、政府部门、风景区管委会,处于焦虑和忙乱中。安徽省长王三运的批示,说要总结经验教训,照顾学生、做好善后。黄山方面,他们不希望此事闹大了,毕竟有人牺牲了。他们甚至希望延期再报道此事。他们希望这起普通的事故或者说插曲尽早过去,他们更没有任何心思去琢磨怎么批评复旦的学生、怎么与复旦方面理论对错。
当地电视台的一位记者告诉我,过去几个月,黄山在整顿非法登山,包括驴友探险等,因为这带来的安全隐患、火灾隐患太可怕。死人、失火,对于黄山的官员来说,都是重大责任事故。不过,这位记者也解释说,风景区管委会无法强制驴友,所以整顿和打击的重点在当地山民和向导。
黄山风景区出动200多人救援,有人评价说救援人员不专业。我想,这话从普遍意义来讲有道理,但具体的此事而言则显得无知而过分。“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黄山景区距离市区70公里,管委会是个四不像的机构(体制原因,不怪他们),只能是把武警、警察、消防、护林、保安等全部派出去,人海战术在丛林深壑中属无奈的救急之举。至于有人说的专业救援队云云,他们要么是好莱坞大片看多了,要么是太不了解中国国情。在很多省会级以上的城市,有几支消防队又高层云梯?这两年新增的,大都是国外贷款所购。
黄山市是安徽经济一般的地市,风景区其实也是穷庙。旅游产业在起步发展的阶段中,更是高投入、低产出。如同穷地方搞大建设。
3、复旦大学做事很官僚。
我们中国的大学,如同中国的政治机关,都是衙门,所以那些管理者当然也是官僚做派。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我早有心理准备--大学毕业前就有。我曾经给我的母校下了个结论:这所大学就是这个省腐臭的官僚体系的缩影。学校机关如省府,院系如地市,学生如草民。至于辅导员,算是乡镇长;学生会,呵呵,如同日本人的维持会。所以,我对复旦大学在此事件的表现,并未感到任何失望--毕竟,我没指望过他们怎样,何来失望?
新闻中心的方主任,这次立了大功。立场坚定、处事果断,回答严谨、应对有方。方主任值得表扬。在此突发事件中,他的主要工作成绩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一个声音对外,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新闻发言人应急突发培训班的时候,想必学的很投入。
--封住学生之口,确保控制在手。方主任不仅抢占了舆论制高点,也抢占和封锁了消息源,更确保了学生不乱说。
--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媒体公关。如羊城晚报孙毅蕾、中新社邹瑞玥等,既是复旦的莘莘学子,更是在这危急关头为学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说明,复旦的爱校教育是成功的,更说明新闻中心与媒体日常的感情交流在关键时期发挥了作用。
--网络宣传,及时跟进。网络评论员队伍经过培训后,终于可以大干一场。各大媒体发帖,冲淡、反驳、转移,三十六计,应对颇有章法。这次要花费不少网选奖励经费了,不知是五毛乘以多少。
--从容应答,只讲原则,不讲具体。这个技术性的原则,方主任把握的非常好,远远超过王旭明之流。
总结一句,送给方主任:狡猾的敌人很愚蠢--大概是《地道战》或《地雷战》里的一句说词。
4、复旦学生很搞笑。
兄弟我也上过大学,也干过班长,也进过学生会,可惜没入党--学习成绩太差,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
这18人中,10个在校学生,算是孩子。其他4个校友算是成人吧?4个校外人士,也算是成人吧?黄山方面很宽容,张警官的家长也很宽容,一概称他们是孩子。
我们就先看看复旦的这10个以及其他孩子吧。
--侯盼,让我想到一个人,十分面熟。这个人就是大学时期某个阶段的自己。你们不是指责我们准备仓促不专业吗,我要告诉你们我准备的多么专业而细致,只不过遇到了突发情况。况且,这个团队,每个人都不一样,这能怪我吗?我能保证自己专业,不能保证他们。我能组织这个团队,说明我有领导能力,说明我有威信!你们现在指责我不专业,就是对我的污蔑和错误判断,我如不反驳,以后在登协怎么混?我以后还要爬遍全国、全世界。--这就是一个自大狂、自恋狂,也是一个自私到极点的人,如同当年的我,呵呵。
--登山协会的夺权论,让我想到大学,十分亲切。我上大学的时候,稀里糊涂进了学生会,主席视我如傻逼或心腹。主席经常在我面前向我分析,学生会内部的斗争态势、如何处理与团委的关系、如何发展和选择部长,如何建立和巩固自己的队伍。最搞笑的是,主席经常语重心长的告诉我,“政治是我的生命”,“我现在当这个主席,以后要当国家的主席”等等。半年后,我退出了学生会。
--媒体中的复旦学生,更让我想起大学,更是亲切。我学新闻,上铺的兄弟在校广播台当播音。那年,要毕业了,广播站在播大学就业的相关新闻,其中一条:“今年就业需求较好的专业有...法律...英语...新闻...”。拿着饭盒的我,听到这不禁一丝窃喜。回到宿舍吃完饭,那哥们回来了:“靠,我念那几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就来气,所以我把咱们新闻也加进去了”。我靠,宿舍的弟兄们哈哈大笑,然后睡午觉。结果,新闻专业就业该难还是难,这哥们也被迫考研--目标是复旦新闻系,后来审时度势考了本校,现在是国字号的电台了,不知道是否会在报道中说“声援支持中国的国家,包括巴基斯坦、朝鲜、美国”。呵呵。
如羊城晚报孙毅蕾、中新社邹瑞玥等,不仅常跑母校这个口子,更是在这次关键时期,表现出了热爱母校的深厚真情。他们的崇高境界,超过新华社记者颜秉光,毕竟颜美女只关心自己的家人。
有一篇稿子,是中新社邹瑞玥写的,不知是有意无意的记录,有一名来自安徽的复旦18人之一叫丁卉。请原谅我的小人之心,邹记者果然老道,月高风急,悄然出笔。利用来自安徽的学生这个因素,深意就是“你们救的不仅是复旦人、上海人,也是你们安徽自己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她想干什么?煽动地域歧视?煽动地方矛盾?煽动民粹主义?在复旦学习的时候,恐怕邹记者学习了不少台湾民进党的技巧。果然,网上有人开始张牙舞爪的称被救的也有安徽人、安徽人太不厚道云云。
黄山方面,我没有听到,也没有感受到,任何针对复旦、针对上海的情绪化意见。安徽人,太老实,不精明。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人,我的一个哥们,曾经入职东方早报或21世纪,30多岁到上海打拼,偶尔写了篇网文,说道上海话在上海的今昔,极端的一个笑话说“很多公众场所,说上海话基本被人当成服务员、收银员等,低人一等”。请原谅,我并不想去地域歧视、或挑动地域歧视。想当年,上海知青在我老家,相当的牛。前两年,有个上海的超市在我这个城市开卖场,一年多就关张,原因是他主要卖上海货,但质量与价格却没有了竞争力。河东河西。
5、张警官的家人和同事很忠厚。
我不回避,我是阜阳人。张警官身世比我要好一些,他的父亲是公务人员(好像是纪委驾驶员),我的父亲是农民。其实,在阜阳这样的落后农业地区,他的家境要比农村孩子好很多。
按照一些人的无耻和荒谬的逻辑,他们应该去这样追问:张警官是否走后门进的公安机关?他爸是否是李刚?他给女生让路时候有其他想法?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这么无耻,这说明这个社会还没有丧失基本的道德。
在阜阳这样的农村地区(县城也不过是大农村、大集镇),丧子之痛何以承受?其父,作为男人还能冷静大度;其母,作为农村妇女如何释怀?
在黄山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拿着几张传真,从我身边经过。我凑上去看到,那是复旦大学的慰问信。这个小姑娘表情很漠然地跟我说:“复旦传来的慰问信。但是,我看了之后,感觉很不舒服。我们的同事,命都没有了啊!”我简单看了一遍,慰问信的大意不必转述,有几句特恶心,遣词造句颇为严谨,超过外交辞令,“10名学生”---其他8人与我复旦无关;“因天气原因”--校方没有责任,学生没有过错。
我出离愤怒,但是,我不想写出愤怒的情绪话。请原谅。
我读大学新闻系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们:“以后做记者,有些情况下,你们可以选择回避或逃避,不写、不说,但是不要说谎话、不要写假新闻。”,“这算是缺少勇气,但毕竟没有丧失良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