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以GDP增长为纲,老百姓可以洗洗睡了。
文/靡哲不愚政府报告做完了,在我看来核心就是一个:依然是以GDP增长为纲,千方百计保住GDP 7.5%的增长目标。所谓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环境治理、促进社会公平、加强民生建设等等都必须为这个增长目标让路。也就是说,为了完成GDP增长目标,要继续投资拉动,可以牺牲环境换资源,可以继续拉大贫富差距,可以继续忍受经济成果被少数人占有,可以继续牺牲多数百姓的利益。。。
领导人总是用经济思维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经济思维定式占据了他们的头脑,不用全面的综合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当今的中国只有经济学家,没有社会学家,没有哲学家,更没有思想家。当今中国主流社会只有经济学家唱独角戏,为了GDP而罔顾民生,罔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一句话,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
盲目地追求GDP增长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中国GDP从1978年的2200亿美元到2012年的47000亿美元,已经仅次于美国高居世界第二位。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似乎没有跟上GDP的增长,甚至幸福感在近十年有下降的趋势。这种GDP与幸福感的背离值得让我们反思。
“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而我们中国2011年人均GDP有5432美元,但多数中国人似乎远不如人均700多美元的不丹人幸福,原因何在?
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烈氛围,各行各业似乎每个社会细胞都流淌着创造财富和赚钱的欲望,经济主宰了社会的一切,各级政府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GDP的增长上,社会主义变成了GDP主义,GDP增长率成了衡量各级政府和官员成绩的唯一指标或者主要指标。在GDP主义的主宰之下,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福利保障、公平正义等都被遗忘和漠视,而这些却是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当教育改革让更多孩子上不了学,当医疗改革让更多人看不起病,当住房改革让更多人住不起房,诚然这些改革让财富增长了,但也让我们丢掉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反思,对这些民生领域的市场化和货币化是否改变了我们社会发展的初衷?把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当成商品卖给人民是否不合情理?把道德服务和奉献精神换成货币售卖给人民是否不太人道?把本属于全体人民的土地资源和房产资源任由少数人垄断占有和投机炒作,人民的幸福感何在?
当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贫富不均,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纵然GDP增加了,却让更多的人变得相对贫穷了。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尤其是通过不合法的手段造成不均,更是因为少数人攫取了本属于多数人的财富,人民的幸福感何在?2012年的基尼系数0.47连统计局自己都不好意思相信。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已被少数权贵和富人吞食,留给多数老百姓的只是点残羹剩渣。
当经济发展成为破坏环境的借口,注定人类将受到环境的惩罚。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以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经济将会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以野蛮地方式从大自然索取的财富将来也许要付出双倍的代价恢复原本的生态和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继续GDP主义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无异于自掘坟墓,得不偿失。前几日席卷全国的重污染雾霾让PM2.5数据暴表是个很好的例证,大口呼吸粉尘的人民能幸福吗?
GDP主义对幸福感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消灭。邓公曾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可遗憾的是我们两手都抓了物质,没腾出手来抓精神。在一切向钱看的精神指导下,道德善良正义信任等优美的品格被排挤在金钱之后,小悦悦事件足以说明了人们的道德世界已经坍塌,人与人之间已经变得冷血和不信任。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精神世界,人归根接底是精神动物,当人们一味地追求金钱满足自己私利和物欲的时候,人也就倒退为低等动物了。
政府和领导人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创造GDP而不能让大多数百姓幸福就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意义。"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政府是不是应该首先考虑老百姓是怎么想的?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不可否认经济繁荣的重要作用,但经济和财富绝不能是唯一。人民需要公平正义甚于物质丰富但分配不均;人民需要权利和机会平等;人民需要传统和道德的回归;人民需要足够好的社会保障;人民也渴望一个精神社会而不是淹没在物欲之中。
又一个轮回,依然是老套的经济思维治国,依然逃脱不了GDP为纲的怪圈。他们忘记了,老百姓的幸福感比GDP重要1000倍,民生建设、社会建设、精神建设才应该是社会的核心。
http://m.lifang521.com/tag/88351/
页:
[1]